APP交互设计所具备的几个要素

经常把用户放在嘴边没错,因为只有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,用户才愿意用你的产品,从而就有机会实现公司目标。但是一定要明白交互设计只是实现公司目标的众多环节中的一个,当用户需求与公司目标相违背时,要做好取舍,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,尤其是从商业和业务的角度来思考交互问题,而不是单纯的从用户的角度。
交互设计的五要素
交互设计,既然是一种设计,难免会和其他设计相比较,平面设计、建筑设计、工业设计等等。交互设计和其他设计都是一种有目的和计划的创作行为,但是它们所设计的对象却截然不同。其他设计的对象是信息,是材质,是空间。而交互设计的对象是行为。
想象一下你是怎么利用淘宝购买衣服的?先注册登录APP——找到搜索框进行搜索——浏览搜索结果——点击详情——立即购物(不满意则返回继续筛选)——填写收货信息——付款——等待收货——确认收货——评价——完成。利用互联产品满足一个需求,是需要通过一步步的行为(点击、滑动、输入等),而交互设计师 则负责设计这些行为,让用户知道自己在哪,能去哪,怎么去。
一般人与系统交互的过程分解为了五个要素,分别为:用户、行为、目标、场景、媒介(peopl、actions、means、purpose、contexts)。在上个购物的例子中,用户是需要买衣服的人,他的目标是买衣服,行为则是一次次输入、浏览、滑动、点击等,媒介则是淘宝APP,场景会根据用户所处的情况而有所不同。
用户:
产品立项后,确定产品定位,去了解用户,互联网产品可能存在很多种用户,一定要以目标用户的研究为主,网易云音乐的用户可能有学生、工人、音乐发烧友...但是它的目标用户是白领(猜测)。从不同渠道去收集目标用户的需求、筛选需求、确定需求优先级,确保需求是真实的。
Allan Cooper在书中讲了三个模型,心理模型、表现模型、实现模型,心理模型是用户对产品的预期,表现模型是产品被设计成的样子,实现模型是开发产品所使用的技术手段。用户并不关心实现模型,只关心表现模型有没有符合自己的心理模型。只有站在用户的立场去思考,让产品的表现模型更贴近用户的心理模型,用户就愿意使用。另外,建立角色模型也有助于了解和梳理用户信息。
行为&目标:
使用产品时,不同用户可能有不同目标,一个用户也有可能有多个目标。研究用户的目标是为了确定需求、清楚产品要满足用户多少个目标。交互设计师再根据不同的目标去设计相应的行为路径。错误的目标,繁琐的行为路径,都会导致用户放弃产品。
按照用户不同的目标,行为路径可以分为:随机式、往复式、渐进式。
当用户没有明确目标时,行为则比较随机,用户会在APP里不断的跳转,例如:没有明确购物需求时逛淘宝;随机的查看新闻内容。
当用户有个模糊的目标时,则会往复的对比内容,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,并完成目标,例如:当我要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浏览关于交互设计方法论的文章时,就会进行搜索,并在搜索列表和文章详情间来回切换,直到找到想要的交互方法论的信息。
当用户具有明确目标时,行为路径就会较明确,一步步推进。例如嘉兴停车棚,想在嘉兴停车棚制作,首选蓝祥钢结构。
首先要明确用户的目标,根据不同目标确定行为路径是随机、往复还是渐进,针对不同的行为类型进行相应的交互设计。
媒介:
媒介可以理解为产品形态,产品是用APP、网页、公众号、微信小程序、H5宣传页...还是其他形式,这属于媒介。互联网产品常见的媒介是APP,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我写文章是个需求,但是就没有必要专门成立个公司做个APP,只需要在微信建立一个公众号发表文章,这里微信公众号就是媒介。
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特点,一定要根据自己的业务类型来选择适当的媒介,同时应该考虑到性价比。
场景:
场景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,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,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前到来,用户使用产品时的场景变得更为复杂,可能在嘈杂的地铁里,也可能站在路边、躺在床上等等。
大家熟悉的打车软件,一般都会有两个APP,一个乘客端、一个司机端,司机端的用户是正在开车的司机,而司机为了安全一般会把手机固定在车载架上,这个场景就是司机端APP所处的主要场景,那么设计APP时就要考虑到车内光线问题、司机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问题。
最后总结一下,文章讲了这么几个部分内容:
互联网产品和需求,交互设计是针对互联网产品的;
除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去思考交互,还要从公司商业目的的角度去思考;
交互设计的对象是行为;
交互设计包含五个要素:用户、行为、目标、场景、媒介。

关闭
18905731238 0573-83992340 工作日:9:00-18:00
周 六:9:00-18:00